2014年6月17日

菩提心的修持(1)聽聞正法的動機

丹頂堪布(Khenpo Tamding Gyalpo)開示

聽聞正法的動機

在聽聞正法的最初應該要思維,為了要讓等如虛空的如母有情證悟一切上智的佛果,因此聽聞正法。以此方式,調整內心的動機,以菩提心作為聽聞正法的動機。在修行佛法的過程當中,無論是最初、中間或者是最後,都應該具備善的動機,尤其在最初調整動機時是非常重要的。我們現在所說的菩提心的教法,在最初調整動機時就應該運用。所謂的動機,可以分為清淨與不清淨的動機,或分為善、不善及無記法的動機。只要是人,當起心動念時就包含在這三種動機當中。因此在聽聞正法的最初,要先審視自己的內心處於什麼樣子的狀態,若是善的就要設法令其輾轉增上;若是不善、不清淨的,那就要即刻改正;若動機為非善非惡的(無記法)則要設法讓它趨向善的,並生起善的動機。

因此善的動機,無論在聽聞正法或修持時都是必備的。外在的威儀無論如何,都是由內心的動機決定,而非由外在的行為決定。起初我們要以造作的方式,刻意的生起善的動機。該如何思考呢?我們要生起利益一切有情的心,利益一切有情的心可以說是大乘道中最關鍵的,如命脈一般。要如何利益一切有情?所想的是要安置一切有情於無上正等正覺佛果,這樣的心不是暫時或某時的,而是在未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之前都以此為誓言。無論如何不放棄、不捨棄這個誓言,以菩提心來攝持自己的心。此時所緣取的境也非狹小、狹隘的,而是等如虛空的如母有情。如何去思考呢?等如虛空周遍的一切有情,所周遍之處則是業及煩惱。凡是業及煩惱所周遍之處,則遍滿一切的苦。這些苦並不是暫時、偶然的,而是不間斷的感受到各式各樣的苦。因此所緣取的境是要令這一切有情遠離苦的因與苦的果。

我們常說要調整動機,這是十分重要的。聽聞佛法表示聽到佛法的聲音,像聽到法鼓的聲音,僅僅聽到鼓聲就能獲得利益。那麼講說或聽聞講法所獲得的利益是不可思議的,所以在最初就要善巧的調整動機。由於動機正確的原故,講說或聽聞佛法都是一種修行。

當我們聽聞正法時有正確的動機,就會想在聽聞之後好好的用於實修。若是專心聽聞的話,便也是一種實修。

聽聞佛法最重要的是要對自己的內心有益,而非時間長短。左欽仁波切註1的傳規是說:就算是四轉念,每一個轉念都要花一個星期,因為除講說外還要結合自己的內心,所以四轉念就需要四個星期了。重點是能否以這一字一句來調整自己的內心,用來改正自己的相續。

具足五種圓滿的動機

在上師說法的時候,金剛密咒乘所調整的動機是具足五種圓滿而聽聞正法,為金剛密咒乘中廣大方便的動機。五種圓滿:處所圓滿、導師圓滿、眷屬圓滿、時期圓滿、教法圓滿。

處所圓滿指的是聽聞正法的場所。不是一般房舍,而是真實的蓮師淨土銅色山宮殿。

導師圓滿是指說法的上師。不是一般的凡夫,而是真實的蓮師。

眷屬圓滿則為與自己一同聽法的法友。這些眷屬不是普通人,是二十五位王臣弟子或勇士、勇母(空行母)。原因是一切有情都有如來藏,具足十八種暇滿難得的人身,並有善知識攝受為緣,具有方便的口訣,所以都是未來佛。

另一種說法是:說法的上師應觀為文殊,聽法的自己也是文殊,若是女性則觀自己為度母,以此方式來調整動機。

看待自己的根本上師,應視上師之身為僧寶、語為法寶、意為佛寶。上師也是三根本的總集,身是上師,語是本尊,意是空行。此外上師也是三身的總集,身是化身,語是報身,意是法身。並且上師也是三世諸佛的總集,上師是一切過去佛的化身,一切現在佛的代表,一切未來佛的源頭,應以此方式看待自己的上師。



註1:藏傳佛教寧瑪巴佐欽大圓滿傳承 第七世佐欽法王 旦增‧龍多尼瑪是寶髻佛的化身佐欽法王的第六世轉世活佛,現任佐欽寺總法台住持、佐欽寺寺管委員會主任、佐欽熙日森五明佛學院院長、四川省佛教協會副會長、甘孜州佛教協會副會長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謝謝您的留言,將會在確認後公布。
Thank your for the message. I will confirm the message and publish lat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