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7月1日

菩提心的修持(8)願菩提心的修持


丹頂堪布(Khenpo Tamding Gyalpo)開示

願菩提心即四無量心,依順序而言指的是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,但於實際修持時,應先從平等捨無量開始做起較好。如果按照一般的順序,慈悲喜捨先自慈悲開始,雖然速度快,但不足以發揮功效。反之,若自最後的平等捨做起,菩提心更容易發揮功效。因此實際修持時要先從平等捨做起。

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這兩種菩提心在《入行論》當中是這麼說明:「如人盡了知,欲行正行別;如是智者知,二心次第別。」這是什麼意思呢?一個是還在想,一個是已經在路上。例如我們要去台北,願菩提心是我們要去台北的想法;行菩提心就不僅僅是一個想法而已,它已經在路上行動了。

願菩提心是透過四無量心生起;行菩提心則以六波羅蜜為行持。因此若想要生起願菩提心,就要透過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做為修持。慈悲喜捨是一個次第。但是實際修持的時候,應該要修持的是「平等捨」的心。若平等捨的心沒有修持好,那麼你的慈悲將會產生分別。所以一開始的時候,應該要好好的修持平等的捨心。

「四無量心」的「無量」是因為所緣取的境、對象是無數無量的。因此內心所表現出來的行相也是無數無量的;所獲得的結果、利益也是無數無量的,所以稱為無量。

慈心指的是愛心的意思,願他能擁有安樂的因與安樂的果的意思。我們只會考慮到安樂的果,而很少去考慮到安樂的因。可是真正的慈心,除了考慮到安樂的果之外,同時也要考慮到安樂的因。

願一切有情都能遠離痛苦的因跟痛苦的果,這是悲心的本質或性相。

願一切有情永遠能夠不離開安樂,這個是歡喜無量的本質或性相。

願一切有情都遠離愛憎親疏安住於平等,這是平等捨心的性相或本質。

當我們聽到四無量心的時候,似乎以為是簡單的,事實上四無量心並不容易。對一個修行的人而言,平等的捨心是最不容易去實踐的。

修持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時候,最初應該先從一個對象開始。過去的祖師這麼說:「當我們在修持慈悲的時候,先從一個對象,例如自己的母親下手。例如當自己的母親受苦的時候,我們會覺得難以忍受,這個時候是最容易生起慈悲的心。」過去巴楚仁波切或是其他的祖師曾經說過:「什麼時候最容易修持悲心?最容易生起真正的悲心呢?」就是看到一個眾生即將要被宰殺的時候,這個時候生起的悲心是最強烈及最正確的。不然的話,我們一開始就說:「願一切有情都能夠具有安樂及安樂的因,遠離苦跟苦因。」這個時候沒有對象、沒有重心,覺得好像很容易。可是這樣所修持的悲心,是沒有感覺的,所以開始的時候要先從一個對象下手。當我們看到自己的母親有生命危險的時候,這種悲心是最強烈的,會不顧一切的想要拯救自己的母親。因此有個對象來修持悲心會比較好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謝謝您的留言,將會在確認後公布。
Thank your for the message. I will confirm the message and publish lat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