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頂堪布(Khenpo Tamding Gyalpo)開示
有所緣取的四無量心
四無量心可以分為有所緣取的四無量心與無所緣取的四無量心兩種,有所緣取的四無量心指的是有緣取的境,同時配合行相與自己的心作為修持。
舉例來說,若平等捨的心有所緣取,自己與他人貪瞋的境應該是平等的。每個人都有喜愛的親友與不喜歡的怨敵,此時內心的行相,一切應該都是平等的,不應該有任何的偏頗。以此方式結合自己的內心做緣取。
慈心所緣取的境與對像是沒有安樂的有情。此時內心的行相應該是願無安樂的有情具有安樂的因與果。
悲心所緣取的是遭受痛苦的有情,內心的行相是願能遠離痛苦的因與果。
歡喜無量所緣取的境與對像是具有安樂的有情,內心的行相是願其與安樂永不分離,以這樣的方式生起無量的歡喜。
無所緣取的四無量心
無所緣取是要能帶到如夢如幻的見地中。在各別解脫的傳規,以只求自己解脫的小乘而言,認為外境是不清淨的,因此產生執著、煩惱、妄想分別的心。要觀想外境是不清淨的,所以認為五蘊不清淨。
菩薩乘的說法是:一切的境如幻化一般,都是無自性的,不成立的,以此方式來淨化外境。
密咒乘則是另一種說法:要用清淨來淨化不清淨。密乘又分外密、與內密。內密認為:萬法本來清淨而觀如是清淨。因此清淨是本來如是的。
以上的說法都是在說同樣的境,但修行者本身看待境的方式不一樣。過去,密勒日巴大師曾講過一段話:「孩子,束縛你的並不是外境,束縛你的是內心的執著。斷除執著的是那嚕巴。」那嚕巴是勇士的意思。
境不是造成束縛的原因,是自己的心造成束縛,尤其是心中的執著造成束縛。目前我們可能覺得自己有能力控制、掌握自己的心,但事實上通常是被境所轉。若面臨美好的境時,就會貪著與喜愛;反之,若所面對的境是不樂意的、不喜歡的,就會產生厭惡、瞋憤的心,而被境所轉。因此我們是隨境而轉,要做到能不被境所轉,以此方式來修持無所緣取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謝謝您的留言,將會在確認後公布。
Thank your for the message. I will confirm the message and publish lat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