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7月4日

丹津堪布於藏曆閏四月佛成道紀念法會開示(5)

2016年06月20日

現在給的是在菩提伽耶釋迦牟尼佛的金剛座上加持過的小佛像。東西雖然並不是很值錢,但是受到的加持力則很大。

一般佛教徒多半都知道釋迦牟尼佛不可思議的功德。釋迦牟尼佛在多劫以前就斷除了一切狡詐、虛偽。偈誦稱釋迦牟尼佛為大仙人,就是身直無偽的意思。後來斷除一切煩惱,成就一切功德才成佛。

在佛陀的成道日來修釋迦牟尼佛的法,首先要有良好的動機,要發廣大的菩提心。巴楚仁波切說:「善念是妄念,惡念也是一種妄念。」善惡不是看外在的行為,而是從內心決定。所以是善還是惡,完全由內心決定。因此首先要為了利益一切眾生,發起菩提心。我們進入佛門,就不要計較那些人做了惡業,會得到惡報。我們供養的佛像,只是有所緣取的福德資糧。供養如來,最多只能得到有漏的福德資糧。這是對一般人說的。

依照經典而言,有修止與觀。若依照密咒乘,則有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。修生起次第是為了摧毀我們對世間皮肉形像的看法。修生起次第要觀修佛像。為了消除對佛像的執著,因此要加修圓滿次第。

修行的三殊勝

若在顯教實修,動機一定要有菩提心。但在密咒乘實修,必須要包括三殊勝:前行、正行、結行。前行是動機殊勝,正行是無所緣取殊勝,結行是迴向殊勝。前行發菩提心的殊勝,就是為了利益一切有情。正行的無所緣取,有些經典講到空性。簡單的說就是,從前行到最後迴向的修法過程,內心都不有要雜念。這樣就可以符合無所緣取。

敦珠法王說:「有些人可能無法觀修很多,在正行階段如果修的是釋迦牟尼佛,只要憶念佛的功德無量無邊,不可思議。向釋迦牟尼佛祈禱,就可以獲得無量無邊的福德,無量無邊的果報。」這樣也可以取代無所緣取。

發菩提心的重要性

很難說前行與正行何者比較重要?但以發菩提心的角度而言,前行比較重要。因為若沒有前行善的發心的話,就沒有後續的功德可言。四個教派無論寧瑪派、格魯派、薩迦派或噶舉派,都主張修行的核心以菩提心為最殊勝。

薩迦派有句話說:「若執著今生,即非修行人。若執著輪迴,即無出離心。若自私自利,即無菩提心。當執著生起,見地已喪失。」

格魯派講出離心、菩提心、空正見。雖然說法不同,重點則是一樣。

我們要非常注意動機,這要發起菩提心。思維菩提心不是一般的利益而已,菩提心不是只有利他而已,自己也可以得到利益。十惡業都是沒有菩提心而造的。

釋迦牟尼佛在多劫以前就斷除了一切狡詐。狡詐就是自己沒有功德,假裝一副有功德的樣子。這是自己欺騙自己。「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劫以前就斷除了狡詐。」這句話似乎沒有什麼意義。可是仔細想想,斷除狡詐就是不會掩飾自己的過失,沒有功德假裝有功德。我們在佛成道日的大日子,修釋迦牟尼佛儀軌,應該思維佛的功德、佛的恩德。之後按照顯教的止觀來修,就是寂止或禪定,將心安住於寂靜。

所謂「寂止」,當心起作用時,可以做所有的善業。例如觀想佛像,若心安止時,就像須彌山般不動搖,而不是發呆。一般凡夫俗子所做的善業,可能是頂禮、繞佛、繞塔。佛教徒要修的應該是寂止。

為何要修寂止?因為我們從累劫以來,這些妄念就如風如海浪一樣,一個一個不停止。因為我們心很混亂,不要說有任何功德,我們的心一直在受苦。知道心散亂的壞處與安止的好處之後,怎麼觀想最好呢?緣想佛身的形象是最大的福報。觀修時要向上師祈請,希望觀想佛像時不要有障礙。

對初學者而言,要離開人多吵嘈的地方,要到一個沒有障礙的地方。若修行已有很好基礎的話,到什麼地方都可以。

修行好的人,遇到不好的障礙都能轉成善業。例如遇到任何過失,都能轉成功德;或者受人欺侮,就能忍耐。別人要你的錢財,就順便布施出去。別人製造的麻煩,都能轉化為自己修行的助伴。以前的城市沒有現在這麼好的廁所,大小便都可以拿來做植物生長的肥料。就像這個比諭,對修行好的人來說,這些逆緣都能成為修行的助力。

盧瑞棻師姊 口譯
(待續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謝謝您的留言,將會在確認後公布。
Thank your for the message. I will confirm the message and publish later.